一、毛囊炎能不能吃鱼
患毛囊炎最好不要吃鱼,这可能会加重病情。
鱼属腥发之物,而毛囊炎是感染引起的,有炎症和脓疱。鱼本身就含组织胺,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、微血管扩张、充血、血浆渗出、水肿、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,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,即过敏反应,诱发皮肤病,如出现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发热等。所以可能会加重毛囊炎或引发其它的一些皮肤病。所以患毛囊炎请不要吃鱼为好。
患毛囊炎可以吃鱼吗 不能吃什么
除了鱼,毛囊炎者还应不吃以下食物:
1、辛辣食物:辛辣食物有促进血液循环,助长体内湿热的作用,疖、痈患者体质多湿多热,辛辣食物入口后会使火上浇油,使炎症扩散,当忌辣椒、辣油、咖喱、川椒、韭菜、蒜苗、芥末等辛辣食物。
2、酒类:酒有助长湿热的作用,故本病患者不宜饮用,包括白酒、葡萄酒、黄酒、啤酒及酒酿等。特别是在毛囊炎、疖、痈初起阶段,饮酒会使疖肿加速增大,如不及时用药控制,可导致细菌扩散。
3、油煎、油炸、烧烤食物:油煎、油炸食物难以消化,并能助长湿热,使湿热雍滞而疖肿不易消退,故炸猪排、炸牛排、油氽花生、油氽豆板、油炸鸡、烤羊肉等品不宜食用,患者最好用清蒸、炖、煮、炒的烹调方法所制的食物。
毛囊炎应该多注意在饮食上进行调理,多吃水果,蔬菜,多运动,保持心情的舒畅。要是病情严重,需要及时的上医院治疗,以免后果更加严重。
二、毛囊炎的症状表现是什么
早期症状: 初发于毛囊口,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具有痒感的红色毛囊小丘疹,丘疹顶端形成一个黄白色小脓头,周围有炎性红晕,中心有毛囊贯穿,丘疹出现较多,散在分布,互不融合,有轻度痛感,瘙痒明显。
晚期症状: 于多毛部位,头皮、会阴、腋部、肛周及四肢伸侧。皮疹易继发于脂溢性皮炎、神经性皮炎、瘙痒症等疾病之后。
相关症状: 毛囊性呈鳞片状角化 丘疹 脓疱 毛囊角栓 上半身热刺激性多汗 瘙痒 粟粒样脓头
皮疹初发于毛囊口,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具有痒感的红色毛囊小丘疹,丘疹顶端形成一个黄白色小脓头,周围有炎性红晕,中心有毛囊贯穿,丘疹出现较多,散在分布,互不融合,有轻度痛感,瘙痒明显。一般无全身症状,经过数天,脓头破溃,排出少量脓液渐愈。如反复发作,迁延数周,好转变为慢性毛囊炎。好好于多毛部位,头皮、会阴、腋部、肛周及四肢伸侧。皮疹易继发于脂溢性皮炎、神经性皮炎、瘙痒症等疾病之后。
初发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小丘疹,周围有红晕,迅速变为脓疱,中心常有毛发贯穿,脓疱如粟粒大小,不相融合。疱壁薄,破后有少量脓性分泌物,自觉瘙痒及微痛,数天后干燥结痂而愈,不留瘢痕。多见于成人,好发于头皮、项部,也见于臀部等处。局部淋巴结可肿大。性质顽固,倾向复发,常迁延多时。
根据临床表现易于诊断。
中医病机和辩证:
1、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系湿热内蕴,外受热毒,郁于肌肤而致,或因素体虚弱,腠理不固,外受热毒而致。
2、辨证分析 湿热型:体表散在淡红色丘疹,小脓疱,自觉刺痒,微痛。舌质微红,苔薄白。脉弦,辨证属于湿热内蕴,外感毒邪。气血两虚型:素体虚弱,面色萎黄,食少纳差。舌质淡,苔薄白。脉沉细或沉缓。辨证属于气阴不足,外感毒邪。
三、毛囊炎的饮食禁忌是什么
饮食适宜:1、多食蔬菜、水果;2、宜增加维生素饮食;3、宜食用清热解毒食物。
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
丝瓜。丝瓜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,有利于疾病痊愈。每天50-100克食用。
绿豆。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,能够促进疾病痊愈。将绿豆、黑豆、红小豆各洗净备用,粳米洗净备用。先将3种豆放入沙锅内,加适量的水煮至豆五成熟时,放入梗米同熬至豆烂米开花,再放人白糖稍煮沸,即可食用。
芹菜。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,同时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,能够促进疾病痊愈。煎炒食用。
饮食禁忌:1、忌食营养过丰富类食物;2、忌食发散类食物;3、忌食油腻、燥热类食物。4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
味精。味精会导致锌的排出增加,不利于毛囊炎痊愈。鸡精也少吃为好。
洋葱。洋葱辛辣,同时糖和脂肪等等的较为丰富,对疾病不利。肝类、肉类也少吃为好。
干姜。干姜本身就是性温助热的,会易使热毒壅于肌肤,这样会间接的导致本病迁延难愈,极易复发的。辣椒、芥末也少吃为好。
四、如何治疗毛囊炎呢
毛囊炎的治疗方法
1、内治法:
⑴可口服四环素、麦迪霉素或肌肉注射青霉素,同时给予维生素B类药物。若反复发作者,可肌注胎盘球蛋白,3周内注射2次。
⑵免疫疗法: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毛囊炎患者,可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菌苗注射治疗。
2、外治法:以消炎、杀菌、干燥为原则,酌情选用以下方药:10%硫磺炉甘石洗剂、10%鱼石脂酒精、复方新霉素软膏、5%白降汞软膏、氯霉素亚砜剂外搽。
3、物理疗法:除急性炎症期外,可采用紫外线或超短波照射治疗,每次20分钟,每周3次。
预后
性质顽固,倾向复发,常迁延多时。
1、中医疗法:
⑴草药外敷:新鲜的公英、地丁、芙蓉花叶、马齿苋、金不换等选1~2种,捣泥外敷患处,每日1~2次。
⑵二味拔毒膏:黄连膏或如意金黄散蜂蜜调膏外敷,每日1~2次。
中医偏方:
1、内治法:初期宜清热解毒,方用五味消毒饮。若患者体表出现散在淡红色丘疹及小脓疱,自觉刺痒疼痛,舌质红,苔厚腻等湿热盛表现者,宜清热解毒利湿,方用金薏汤;若患者素体虚弱,病程迁延,出现面色萎黄,食少纳差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等气阴两虚表现者,治宜益气养阴、清热解毒,方选蓝芪汤。